English

谁来关心“空巢家庭”

2000-02-12 来源:生活时报 庞永厚 我有话说

本报讯不久前,北京人大常委会讨论关于加强老年人工作的议案中,许多委员呼吁重视“空巢家庭”的研究工作。近日,据中央电视台报道,一位独居老专家去世多日竟无人知晓,引人深思。“空巢家庭”作为中国城市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家庭群落,其生存现状越来越引起多方关注。日前,就这一话题记者进行了采访。

“空巢家庭”的成因及现状

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蔡文媚教授是较早提出“空巢家庭”这一概念的专家之一。他认为形成“空巢家庭”的原因有三,其一是八十年代兴起的“出国热”中,高校一些老知识分子将子女送往国外,使自己独守“空巢”;其二是由于子女长期在外工作,父母得不到他们的及时关爱和体贴;其三是由于工作的繁忙或交际的频繁,子女们平时疏于对老人的照顾,缺少与老人沟通,老人们独居时间较多,形成实质意义上的“空巢家庭”。

“空巢家庭”的形成和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剧关系密切。据统计,现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总数已达到1.27亿,占全国人口总数10%以上。与此同时,目前北京市独居的老人比例已高达27%,清华、北大、中科院等高级知识分子密集地也有25%以上。这些“空巢家庭”的老人大都体弱多病,生活无力自理,由于长期独处而心情郁闷,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。

“空巢家庭”的老人最需要什么帮助

心理学家指出,精神上的温暖是所有老年人所缺乏的,而身居“空巢家庭”的老人们在这方面得到的更是一片苍白。长期寂寞、孤独的生活使他们大都患有抑郁症。另据一份调查,老年人的冠心病、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0%以上,他们需要经常性的关照。在日常的饮食起居中,他们最需要帮助解决的是“吃饭”问题和一双能跑的“腿”。据蔡文媚教授讲,一位90岁的老教授靠着居委会送到家门口的冬储大白菜,吃了上顿接吃下顿,吃得全身浮肿,被诊断为严重营养缺乏症;记者对中科院一位75岁的院士采访了解到,因腿脚不便,春节将至,写给各地的一百多封信无法寄走;中科院95岁的生物学家贝时璋先生竟认为,老年人最需要的不是子女不在身边无人说话,不是犯病没有照顾,不是怕走不动路买不到菜,而是最怕没人帮“剪脚指甲”。

如何关心“空巢家庭”

1999年10月12日,中国宣布进入老年型国家。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大,“空巢家庭”还有上升趋势。谁来为这些家庭的老人排忧解难已是一个社会课题。有关专家建议,必须全社会通力合作。一是政府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,推进社会化的养老福利事业的发展,提倡尊老、敬老、孝顺老人的风气;二是社区服务要形成网络体系,落实完善周到的服务项目,对辖区独居老人家庭登记造册;三是子女除多回家看看老人外,还要鼓励老人振作起来,发扬老有所为的精神,保持乐观心态,培养广泛的情趣,增进身心健康,尽可能延长自己照顾自己的时间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